学术文化
当前位置:乐鱼最新版本下载首页 学术文化
近日,我校植物保护学院刘峰教授团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(一区top期刊,影响因子13.2),在线发表了题为“hydrogen bond-mediated reversible bht/pva nanocarriers integrating sustained release kinetics and small-size synergy for potentiated pesticide stability and longevity”的研究论文,山东农业大学刘峰教授、张大侠副教授、李北兴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,硕士研究生段宏法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,相关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。
研究背景
农药高效施用是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关键。采用常规界面聚合技术,以聚脲等高分子材料包封阿维菌素,可改善其光稳定性及防治害虫效果,但制备条件苛刻,且阿维菌素与异氰酸酯单体反应会降低活性,加之不可逆交联导致工业制备容错性差,产品回收利用困难。
纳米化农药可通过增大比表面积加快活性成分释放、增强分散性与移动性提升药效,但面临“释放快-降解快”的窘境。
研究内容
针对纳米制剂当前存在的“工艺繁琐、稳定困难、释放过快”问题,该研究以聚乙烯醇(pva)和丁基羟基甲苯(bht)为原料,采用一步溶胶-凝胶法,借助氢键作用实现了微/纳米颗粒的可逆制备与粒径调控。通过稳定包裹农药与抗氧化剂的协同作用,能够延缓光降解进程,可依据环境条件变化释放活性成分,进而减少损失,从材料设计与制备工艺双维度突破了传统工艺的局限。
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可逆包埋,即通过温度调控氢键解聚,可实现微囊的可逆制备及粒径控制。此外,材料的自乳化性能与微胶囊化技术的协同配合,赋予了载药颗粒独特的缓释性能和纳米尺寸效应。该制备工艺简单、容错性高,制剂稳定、可控释放,作为一种绿色化纳米农药制备方案,有利于推动农药剂型向高效、安全、可持续方向发展。
文章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cej.2025.165789
联系乐鱼最新版本下载
电话: 0538-8242375
地址:山东省泰安市岱宗大街61号
邮编: 271018
e-mail: zhibao@sdau.edu.cn
校内链接
校外链接